|
为庆祝国庆70周年,连日来,石家庄柳和丝弦剧团先后到军队休干所,柳辛庄等社区,慰问老革命,为群众义务演出,特别是每逢周六在太平河公园举办的大型丝弦化装戏展演,吸引了周边十里八乡的数百名戏迷赶来观看。
石家庄柳林铺社区的柳和丝弦剧团远近闻名,他们编排的<<僧棚会>>、<<三进士>>、<<二进宫>>等十余部丝弦传统戏,深受广大戏迷的喜爱和好评。
柳林铺社区的前身是柳林铺村,这个村老老少少都会唱几句丝弦,从解放初期村里就有丝弦剧社。后来,随着时代变迁,剧团解散了。2009年初,在村民们的热切期盼中,在市城建局工作的张风锁利用业余时间,把爱好丝弦的老戏迷、票友组织起来,重新成立了柳和丝弦剧团这一民间演艺团体,并且自掏腰包购置了部分音响、灯光设备及一些演出服装。柳和丝弦剧团的演员绝大部分是退休老人,年龄最大的76岁,他们从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服务社会出发,始终遵循"送戏到公园、广场,送戏下农村"的宗旨,常年坚持为广大群众义务演出。他们到过新乐、正定等地农村,为农民送戏到村。在市区的演出地点,前些年在绿荫广场、赵佗公园较多,也经常受邀到长安公园等地演出。近年来,多选在太平河公园,那里接近郊区,城乡人员居多,场地也更开阔。每当丝胡乐声响起,舞台前席无虚席,人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丝弦乡音,足足过着戏瘾。丝弦唱腔独有的特色使许多人入迷,演唱起来多以真声唱字,然后旋律向上大跳翻高,再用假声拖腔,旋律顺级下行,时而有如怒涛旋转翻滚,时而又如瀑布急泻直下,再加上演员形象细致地表演,使得演出高潮迭起,叫好声不断。
63岁的张风锁团长说:"丝弦是第一批纳入国家'非遗'的传统戏剧,唱腔流畅优美,字音清晰,激越悠扬,极具燕赵慷慨奔放的人文地方气息,是河北这片热土上产生的独具特色的艺术珍品。柳和丝弘剧团是个最接地气的群众演出团体,40多名成员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传承丝弦这一传统剧目,即是爱好也有责任。"他们通过经常性的义务演出,演出水平不断提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在为广大群众带来传统戏剧的同时,也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受邀经常参加市、区组织的一些群众文化活动。连续七年在公园举办迎国庆大型丝弦化妆戏义务演出。在"欢乐城乡笫十三届戏曲节"和票友剧社展演中,被石家庄市委宣传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评为优秀剧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