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柏乡,汉光武帝刘秀在此登基称帝,乃"东汉开国圣地,牡丹文化之乡",汉牡丹不仅以同株异花、异地不活而称奇,而且以繁衍2000余年仍枝繁叶茂,并以花开知国事、有风骨讲气节的传闻名扬四海。千年盛开的汉牡丹,不仅孕育了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牡丹文化,也成就了一位土生土长于此的工笔画名家赵清士,他从一个普通农民,通过勤奋自学、不懈努力,成长为德艺双馨、成就卓越的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用手中的画笔讲述着美丽河北的精彩故事。他的工笔牡丹画现在是国内外收藏界的抢手珍品,巳成为牡丹之乡的一张靓丽名片。
勤奋自学 执着追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成功人士,他们的人生辉煌往往萌发于青少年时代的兴趣中,赵清士正是如此。
赵清士1949年2月出生在柏乡县小南滑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自幼酷爱画画,每当看到一张美术图片都会视若珍宝。上小学时,他把课本上所有的空地都画满了花花草草,为此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怪。高中毕业后回村当了农民,第二年被派到根治海河工地上劳动。那时的生活很艰苦,劳动强度非常大,他在宝贵的休息时间还坚持写生。两个多月的工地生活,他把火热的劳动场面集了厚厚一大本子写生素材,回家后就搞起了创作。他当时创作的画中有一幅<<一丝不苟>>的作品,表达的是根治海河工地上,民工在平士面时,仔细地把一个草根拣出来,以免腐烂后形成管涌成为后患。这幅画作是他1972年发表在邢台地区美术期刊上的处女作,从此一发不可收,作品不断在省、市美术期刊上发表。后来他先后在县文化馆、县刺绣厂从事人物创作和刺绣图案设计,走上了专业绘画之路。从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专攻工笔花鸟,尤擅牡丹。他以世界牡丹活化石汉牡丹为师,每逢牡丹花开季节,娇艳芬芳、姿态万千的牡丹花海使他心无旁骛、梦萦魂牵。从牡丹破蕾欲放到花落,他每天都要迎着朝霞赶到牡丹园写生,在花间依偎旁侧躬身观察,手眼并动,风餐露宿,到了忘我的地步。凭着对家乡的满腔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感受着、勾画着,用细腻的手法描绘着愉悦身心的牡丹。近年来,他每年都要配合汉牡丹节,同时办一届工笔牡丹画展。说来也凑巧,每次画展时都赶上天公作美,清晨成群的喜鹊盘旋欢叫,午间艳阳高照,黄昏瑞霞千条。园中的牡丹与画上的牡丹争相斗妍,游人在花丛间欣赏着千姿百媚的牡丹,品味着美不胜收的工笔画佳作,流连忘返。
几十年来,赵清土笔耕不辍,寒暑更迭,鸡呜则起,构思创作。为借正午最佳光线上色分染,40多年从未午休过,画到痴迷之时,常常彻夜不眠,其工笔牡丹日臻完美。今年相继在邢台、石家庄成功举办工笔牡丹画展。他的<<赵清士工笔牡丹>>大型画册经河北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他笔下的牡丹以形传神,意境和情趣并存,简洁的构图,淡雅的色调,仿佛是喧嚣尘世中的一片净工。他善于将自已的审美情趣与自然形象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气韵生动、笔下生香的艺术效果。他创作的大量工笔牡丹画作,多次在全国性展览荣获各项大奖,受到国内外绘画大家的赞誉,许多作品被各地博物馆及海内外人士收藏。他创作的<<富贵高节>>荣获全国新闻美展一等奖;作品<<回归>>荣获全国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中华书画作品大赛特等奖和中华爱国艺术家金质奖章,.....荣誉多了,名气大了,但他却心如止水,不忘初心,依然谦和勤奋,积极探索,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
培养人才 传递爱心
"一花独放不算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早在2001年,就不断有绘画爱好者登门求教,他就在自已家里义务教画,随着求学的人越来越多,常常是小院里坐满了人,有的还挤在门口听讲。直到2009年,当时的县委领导3次到他家,动员他出山,创办工笔画培训基地和专业培训学校,发展工笔牡丹画产业。同年,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就创办了"柏乡县工笔画艺术学校",几年后又在汉牡丹园创办了"柏乡工笔牡丹画院",并任院长。他办学重在培养人才,并不看重收益。出于纯朴善良的本性和爱心,他对来校学习的残疾人一律免费。不仅免学费,还让他们住在自巳家里,不收房租及水电费,甚至学习用的笔墨纸砚等材料也是他事先买好让他们免费使用。对下岗职工想学个一技之长的,生活困难的学员,也给于减免照顾。他教的残疾学生除了本地和周边邻县的之外,还有天津、济南、广州来的,几年下来,免费培养了上百名残疾青年学工笔画,使其走上自食其力之路。不少残疾学生学成后找到了工作,多名学生还在全省和全国绘画大赛中荣获大奖。他还时常资助特困学生,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助人为乐的善举远近闻名。临城县有一位重度肌无力的残疾青年宋彦鹏,在妈妈的护理下前来跟他学画,他在自已家里专门腾出了一间房,安排母子俩免费住宿,还常送来一些生活用品,关怀倍至,相处如一家人。他们家在柏乡县午河南岸,沿河有条小路3里到学校。有一年冬天,北岸建小区,挖出的地基土运到南岸,掉到地上的土块合着雨水结成了一层冰,曾滑倒过路人。一次,宋彦鹏骑着电动三轮车,在去学校的路上连人带车滑进了路沟,虽无大碍,但让赵清士十分心疼。他二话不说,跑回家拿起一把铁锨,就埋头清理起这段路面。冻土经汽车辗压后十分坚硬,寒冬腊月天赵老师干得满头大汗,将近一个小时路面才被他清理干净。多年来,每逢道路沟坎,他铲土填平;遇见破碎玻璃,就在路边薅上一把野草扫净;遇有碎石砖瓦,就停下来清除,一心为他人行路安全和方便着想,其事迹被传为佳话美谈。
宋彦鹏在赵老师的关怀培养下,以优异成绩走出校园,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赵老师为榜样,放弃相对优越的工作环境,受临城县特教学校邀请,当起了义工教师,教残疾孩子们学习工笔画,做出了非凡的业绩。赵老师教出的学生,不仅传承了技艺,其品德爱心也在悄然传递。
最美乡贤 多彩人生
走进赵清士的家,他居住的四合小院绿树成荫,各种花卉品种繁多,金鸡花间穿行,白鸽展翅飞翔,天然生机,即为绘画提供了鲜活素材,也为平素生活增添了情趣。甘于清贫、生活俭朴的赵清士中等身材,精气神十足,由于经常在大自然中写生,皮肤黝黑。他对记者说:"如果说我在画工笔牡丹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一半的功劳应属于老伴。"赵清士的老伴是位贤惠善良的农村妇女,对丈夫选择的事业竭尽全力支持。多年来,她含辛茹苦操持家务,为便于丈夫写生,特地喂养了鸡、鸽、鸟、鱼、猫等小动物,平日里相濡以沫地陪伴,细致入微地体贴,才使他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创作和教学当中。
经赵清士的不懈努力、精心传授,从他的工笔画院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工笔画的新生力量。目前,全县从事工笔画创作、临摹的巳有500多人,每年有近万件工笔牡丹画作销往国内外,依托汉牡丹的独特优势,柏乡县工笔牡丹产业更在兴起。赵清士在推广牡丹文化的路上矢志不渝,成为邢台市工艺美术方面的领军人物,先后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河北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柏乡县工笔画学会会长,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为开阔视野,多次到石家庄、北京等地植物园、花卉市场,反复观察临摹各种奇花异草,经过夜以继日地创作,于今年5月完成了<<赵清士工笔百花集>>,已交出版社即将出版。在执着追求绘画艺术的同时,他热心公益事业,多有爱心善举,2018年4月被评为"柏乡县十大新乡贤",今年3月被评为邢台市"最美新乡贤"等荣誉称号,中国工笔画学会原会长冯大中称赞他:"清风润国色,丹心凝天香"。
近期,赵清士和省会"多彩人生"工笔画团队的老师们一起,走进了临城县特教学校,热心辅导残疾孩子学习绘画。"多彩人生"是个充满爱心的团队,他们捐出自已的退休金,为这些残疾孩子建立了学习基金会。在这个充满正能量的团队,不仅能互相切搓技艺,更能心清志远、枥砺前行。日前,他带领自己的5位得意弟子,一起加入到了"多彩人生"团队。这些志同道合的书画老师和残疾孩子们一起,在工笔画这个美伦美奂的世界里尽情描绘着自己的多彩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