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硇村位于邢台沙河市柴关乡正西3.3公里处,这里峰峦迭嶂,沟壑幽深,弯曲的山路里面通向高山的石硇,硇,也称垴,是山岗一种叫法。这一带以“硇”为名有许多,如康硇,刘硇,陈硇,杜硇等等。在硇的中部一片平缓的山地上,相传明代王姓在此开荒种地置产为庄。也因村庄座落在高山石硇上,故取名为王硇。王硇村是一个类似于邢台县英谈村的古村落、古建筑群。据调查,此处古村落全村有310多户人家,810多人口,村落集中,除嫁进来的媳妇之外,全村姓王。
在明朝永乐期间,祖籍四川成都府两岗村的王氏先祖镇京总兵王得才,护卫皇家贡品在沙河正招一地附近被劫,不敢返家,于是选择在邢台沙河王硇这样一个山区安家,现在村中年代最久的老房子就是当年先祖搬到这里时修建的。在村南一座已经无人居住的石房房顶椽子上隐约可见“明”的字样。
整个村庄像座迷宫,个别院落建有隐秘的地窖,在村中地势较高的石楼上还建有耳房,用来监视村庄四周动静。一旦敌人来袭,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安全转移。王现增说,几百年间,王硇村从没发生过被洗劫的事。
走在王硇村街道,仰望这些石楼,更像是一座座城堡。可能是王姓先祖祖籍四川,在雄伟之外,这些石楼都隐约透出南方民居的那种秀美特点。王硇古建筑群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还有待文物专家和古建筑专家进一步考察论证。
王硇村是革命老区、抗日圣地、八路军根据地、沙河县抗日县政府所在地、沙河县抗日独立营、抗日高校所在地,培养了大批抗日将士。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刘伯承、邓小平、李德生、杨秀峰等多次在王硇村居住,范子侠将军牺牲后,遗体曾在王硇村王家祠堂停入月余。王硇村的百姓养育了抗日将士,他们浴血奋战,将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王硇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有60余人参军参战,有14人英勇牺牲,刘伯承、邓小平亲自授予立功牌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