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我受邀和旅游公司王总到山东聊城考察一个运河文化旅游项目。
聊城位于山东省西部,素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之美誉。奔腾咆哮的黄河,流经聊城东部,蜿蜒曲折穿城而过的就是京杭大运河。运河毗邻的东昌湖、金牛湖、鱼丘湖相互辉映。聊城市区,湖、河水域面积超过13平方公里,占城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形成了“湖水相连,城湖相依,城在水中,水在城中” 的水城风貌。聊城的夏天天蓝水碧、凉爽舒适,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的独特魅力就是一个字:“水”。
在聊城,我们首先参观了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它东临古韵悠长的大运河,西依美丽的东昌湖,是国内首个讲述运河文化的博物馆,通过大量实物和图片,详细介绍了大运河的变迂历史和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那些从运河中挖掘出的文物,仿佛穿越时空,把我们带到了远古时代。陈列厅展示的一条元代漕船,长17.5米,宽4.5米,共11个舱,建造得十分精致地道,不禁让我们为古人的造船技术感叹。出土文物中,一枚枚铜钱上凸显的文字,一件件瓷器上精致的纹理,像是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运河是我们的先人为联通不同水域、方便航运而人工开凿的漕河,故而称之为运河。运河全长1794公里,跨越了地球上十多个纬度,穿越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与长城、坎儿井并列古代三大伟大工程,同时位居世界十大运河之首,并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始凿于春秋,形成于隋唐,后经历代疏浚扩展,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新中国成立后,对运河进行了全面整治,拓宽加深、栽弯取直、增建船闸,并建有江都、淮安等水利枢纽工程,成为南水北调重要通道之一。运河以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见证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壮丽史诗。
运河文化博物馆东侧,就是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我们登上观景台举目展望,只见运河水面宽阔,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河面上游船穿行其中,城市的倒影如梦如幻。近处的河水清澈见底,鱼群在水中游弋,鸟儿在水边觅食,不时有飞鸟从水面掠过。远处河上构筑的栈桥和石堤,在水雾中若隐若现,令人产生一种神秘的时空感。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各种花草争奇斗艳。这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风景如画,宁静中透着盈然生机。
运河养育了沿线城市,促进了南北经济发展,带来了经济繁荣。聊城是受运河恩惠和影响较早地区,明清时期即成为运河沿岸重要商埠。聊城古称东昌,明朝东阁大学士于慎行曾写有《东昌府城重修碑》,留下“万货辐辏,江北-都会”、“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 等名句。聊城文化底蕴深厚,是黄河文明和运河文明共同孕育的一座古城,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多达400余处。《水浒传》《聊斋志异》等古典名著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在树木繁盛的城区,错落散布着中国佛教文化的瑰宝宋代铁塔,集商业与文化之大成的精美清代建筑山陕会馆,中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等名胜古迹,以及傅斯年纪念馆、民族英雄范筑先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文化景点。这些闻名遐迩的文物建筑,似颗颗明珠,闪烁于东昌湖畔、运河两岸。在东昌湖的湖心岛上,看到的是另一番幽雅别致的景象,古建与欧式建筑并存,四周烟波浩渺,鱼戏龙舟。岛上的胭脂亭、沁园、垂钓台、水浒-百单八将雕塑广场及游船码头等,都展现出不同的风彩。遥望湖对岸,是高楼林立的新城区,有-座总高130米的摩天轮,是亚洲三大摩天轮之一,也是全球首座建筑与摩天轮相结合的城市地标。典雅秀美的明清建筑与高大时尚的现代建筑遥相呼应,多元文化和谐相融,成为聊城现代化进程中的靓丽风景
聊城老城现在叫中华水上古城,也坐落在城区内的东昌湖中,面积仅有1平方公里,却被6.3平方公里的湖水包围,以“城在水中,水城一体” 的格局闻名。古城为北宋时期的城垣,城墙周长3.5公里,高11.7米,设4座城门,上筑门楼,外设瓮城,高大坚固,大有高屋建瓴、脾睨四邻之势。位于古城中央的光岳楼,系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是千年古城聊城的象征,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为中国三大名楼,它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度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御笔‘神光钟瑛’碑和乾隆题写的“天下第-楼” 匾额最为显著。古城布局方正,十字街纵横贯通,青砖黛瓦的明清街巷古朴幽静。近年来,古城在保护中活化利用,成功打造了运河文化体验区,特色商业街,观光游船及非遗展演等文旅项目,成为鲁西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夜幕降临,古城华灯齐放,灯光勾勒出飞檐翘角的轮廓,城楼上金碧辉煌,城门中金光穿洞,街道两旁溢彩流光,灯光夜景倒映水中,美轮美奂,形成“人在城中走,宛如画中游” 的独特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