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上人 于 2025-8-2 17:50 编辑
清远楼,又名钟楼,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的宣化古城内偏东一侧。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建成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和1983年经历两次大修。 清远楼全楼高25米,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楼建在高8米的十字券洞上,南与昌平,北与广灵,东与定安,西与大新四门通衢。楼内有明代古钟,重约万斤,用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体上层中央。镇城钟钟声悠扬洪亮,可远传40余里,故清远楼又俗称钟楼。清远楼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1988年1月13日,清远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选自网络)
镇朔楼,又名鼓楼,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 宣化区鼓楼北街, 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 宣化古城中轴线上有三座明代城楼,由南到北依次为拱极楼、镇朔楼、清远楼。 镇朔楼是一座两层重檐九脊歇山顶崇台楼阁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带回廊。楼体建在墩台之上,墩台下设南北相通的券洞,南北通衢。建筑通高25米,占地面积1052平方米。 主体建筑为木结构,上下两层,下层四周有回廊。 楼体雄伟壮观,室内殿堂弘敞,古朴庄重,具有典型明代的建筑艺术风格。 1996年,镇朔楼归入到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远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 宣化城墙与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远楼合并为 宣化古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