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堡(当地读bǔ),俗称为堡子里,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部,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 张家口堡已有近600年的历史,现存文物古迹达700余处,其中极具价值的重点院落93处,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堪称“明清建筑博物馆”,也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和“根”,是张垣大地历经近600多年历史沧桑岁月,逐步成长繁荣的历史见证。 张家口堡初建是一个单纯屯兵的军堡,是明代长城九边要冲宣府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它在战争中从未失守过,故以“武城”之誉而名冠北疆。随着明隆庆和议开边政策的实施,张家口被辟为蒙汉互市场所,出现了盛红一时的“茶马互市”,并逐渐发展成明清时期连接中、蒙、俄较大的商道—张库商道,也因其贸易集散地的重要地位著称北方陆路商埠。许多豪商巨贾在此买房置地,开设店铺,发家致富,豪商私宅、民居、街市陆续形成。这是全国仅有一条以武城命名的街市,它是边关重镇商文化和武文化的结节。 现在的张家口堡仍完整保存着清末民初时形成的十街十巷建筑格局,可游览的景点有文昌阁、玉皇阁、小北门、寺庙、抡才书院、定将军府、察哈尔省财政厅、李玉玺宅院、常万达宅院等。 2013年3月5日,张家口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上介绍摘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