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游记 贵阳行 贵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似乎圭角不露,但城中连绵不尽的葱翠山峰、碧湖溶洞,美得灵秀,城市生活节奏舒缓。金秋时节,我和老伴来贵阳小住,真切地感受了这座新奇的山城。 郭云民文/图
气候宜人 美食飘香 贵阳处于贵州中部,四面环山,属典型喀斯特地貌,这里既有以山、水、林、洞为特色的高原自然风光,又有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人文景观,全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百多处。贵阳平均海拔1100米,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最热的7月份气温在25°,被称为“避暑之都”。环城茂密的林带提供了富足的负氧离子,当地人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 的说法。 贵阳是一座小吃之城,当华灯初上,小吃街就热闹起来了,最有名的小吃街有20多条。这些小吃街各有特色,风味绝佳,仅传统地方风味小吃就达100多种。贵阳小吃的精髓在于平价与美味,各色的火锅,炒菜,粉面和烧烤都会让外来客感受到贵阳人的热情。我们逛过几次靠近火车站的二七路小吃街,全长400米的小吃街上,排列着近百家店铺档口,据说,小吃街汇聚贵阳、遵义、黔南、六盘水等地传统小吃,其中,最火爆的当属肠旺面、青岩猪脚、花溪牛肉粉、兴义鸡肉汤圆了。 一些风味小吃,使我们品尝过后就很难忘记,如雷家豆腐圆子,烹饪的做法以软炸为主,圆子金黄的松脆外皮,裹着柔软细滑的豆腐馅料,做工精细,外酥内嫩,和着用酸萝卜和折耳根等材料调好的微辣酱汁,味道爽口,香而不腻。还有一道苗家传统菜品酸汤鱼,入口酸香可口,辣味适中,令人胃口大开。这道菜一般是先加入本地特产糟辣椒和几味中草药,然后将清洗的活鱼下锅煮。酸汤是用烧开的米泔水酿制而成,加上用西红柿制作的红酸汤,再放些黄豆芽、小竹笋和野葱作辅料,风味鲜美独特。
鼓楼和风雨桥 我们下榻的酒店位于贵阳花果园商业街区,从房间窗口俯视,位于甲秀南路旁的美轮美奂的鼓楼、风雨桥组合群尽收眼底。 鼓楼是侗族建筑文化的代表作,以防腐木凿榫衔接,顶梁拔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利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腐不斜。在古代,鼓楼还有聚众议事、鸣鼓警示外敌入侵等作用。这座鼓楼高64米,33层,气势恢宏、雄伟。鼓楼前是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广场,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聚散地。 两座风雨桥一座长88米,另一座长128米,由桥、塔、亭组成,全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形成长廊式通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顶有宝葫芦等装饰,檐角飞翘、逶迤交错、气势雄浑,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这两座庞大的建筑物,横跨大道,久经风雨,稳固如新。桥体设计上充满苗族文化元素,桥顶、桥内、桥外都有苗族风格的绘画。 两座风雨桥后面是贵阳市的地标建筑双子塔,分东西两座塔楼,为贵阳市第一高楼。夜幕降临,双子塔、鼓楼和风雨桥上灯光交织,跳跃闪烁,流光溢彩。
贵在城中 美在自然 贵阳市区多有公园和景区,景区多以公园命名,如甲秀楼景区,即以原公园命名。建于明代的甲秀楼巍然矗立,见证了山城辉煌历史的悠悠流转与当代发展的日新月异,成为贵阳必游著名打卡地。 地处市中心区的黔灵山公园以山幽林密、水清洞奇闻名,被称为“黔南第一山”,国家4A级旅游区。园区内生长着1500余种树木花卉和1000多种名贵药材,堪称城市中心的天然森林公园。在黔灵山公园游览时,我们还和园内的猕猴一起度过了半日奇妙的时光,这里约有600只野生猕猴,其尾巴短,躯体粗壮,喜欢与人接近,常常主动索食,能爬到人肩上配合拍照。 走在贵阳的大街上,满目绿色,清风拂面。环城森林把浓浓绿意,延伸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山城大半被森林覆盖,四季葱茏,“贵在城中,美在自然”果然名不虚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