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曾克寺,沿317国道继续前行,中午到达色达县城,午餐后,到色达天葬台观看天葬仪式。
天葬台(也叫尸陀林)离佛学院数公里外,由法王晋美彭措于1986年创建。这座尸陀林在藏地远近闻名,是康藏地区最大的天葬台,也是最大的鹰鹫栖息地。这里不仅是进行天葬仪式的平台,也是介绍天葬文化的重要场所,有喇嘛和觉姆可义务讲解天葬文化。天葬台正面的墙上浮雕描绘着六道轮回、八大尸陀林等图像。
天葬台的中间有一座标志性建筑阎罗山,代表着死亡和无始无终的轮转,阎罗山洞中,挂着几百具亡人的骷髅头骨,以此向人们展示死亡和无常的意义。
阎罗山旁边的这个高大转经筒也叫发塔,上面悬挂了许多的瑜伽士、空行母和修行人的长发,经风吹动,代表着超度亡灵。
天葬是藏族一种传统的丧葬方式,也是最为尊贵的葬法。人死后,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择日将死者的尸体送至天葬台让秃鹫吞食,他们认为这种飞禽是非常有名的一位修行者的化身。
藏人推崇天葬,认为人身不过是生命的载体,生命结束时,这个载体也就没用了。拿出这具已经失去灵魂的“肉身”来喂食鹰鹫,是最尊贵的布施,秃鹫也是有情众生,将肉身布施给它们也就等于布施给了六道众生,舍身布施则成为人生最后一次的善行。这是佛教徒悲悯众生的慈悲思想的具体体现,藏人这种“舍身饲鹰”的做法是我们汉人无法企及的慈悲与善良,可见天葬是神圣的!所以,我们要相互尊重民族传统,带着虔诚的、尊重的态度去看天葬。
下午一点多,陆陆续续有藏民背着尸体向尸陀林走来。藏民们背着尸体,丝毫看不出悲伤的表情,好多还喜笑颜开的,或许,生与死在这里并不重要,因为他们都相信,灵魂已经去了新的轮回,肉体也有了最好的归宿,悲伤似乎有些多余。
下午2点-3点,色达天葬台都会有天葬仪式,当天葬开始时,抬头可以看到天上盘旋着非常多的秃鹫,山坡上也是密密麻麻站满了秃鹫。家属和天葬师把尸体用箱子抬进了天葬台,放在帘子之后。喇嘛开始诵读经文,之后,天葬师进入天葬台开始处理尸体。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后,天葬师拉开帘子,数十只秃鹫瞬间一拥而上,整个天葬台马上被秃鹫所占据。没过多久,尸体就被秃鹫分食完毕,吃饱后的秃鹫陆续腾空而起,飞到了天空中不断地盘旋,藏人则认为死者的灵魂顺利升天了,代表生命开始了新的轮回。死者家属在围墙外面观看着它们抢食,吃得越干净,死者家属越喜欢,表示死者已经全部升天。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生老病死、贫穷富贵都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如果说面对密密麻麻的佛学院红木屋,或许你能看破红尘、看淡金钱与名利,那么亲历一场天葬仪式,也许你会看开生命、看淡生与死。
极尽三千繁华,不过弹指一刹那,百年云烟过后,不过是一捧黄沙。在这一刻,我们也静静地行走,默默地吟诵,祈福也好,思考也好,不禁感叹藏人对于自然地敬畏和布施,比我们汉人更加懂得与理解!他们相信灵魂的存在,相信肉体施与自然而精神不死,他们并不看重这一身的皮囊!也许,这就是藏传佛教的精髓所在吧。